淮安市清江浦區司法局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智囊團”“生力軍”作用,推動人民調解、社區矯正、法律服務等司法行政工作更加專業精準、更加接地氣。
一是借助社會力量推動人民調解“效率建設”。指導成立了“幫多多”楓橋調解服務團,廣泛動員村居老書記、拆遷辦老主任、退休老干部、基層老黨員等26名有豐富調解經驗的調解能手加入,動員12個矛盾糾紛多發的鎮街、部門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與調解團開展合作,累計排查化解“疑難雜癥”矛盾糾紛312件,其中行政爭議86件,助力2024年全區行政訴訟敗訴案件、敗訴率同比分別降低53%、50%。指導全區12家律師事務所、58名律師成立律調江淮律師調解服務中心,幫助協調在全區6個警務工作站設立了6個律師調解工作站,將律師調解工作與警務站出警處警工作深度融合,常態化組織律師特別是年輕律師參與警務一線矛盾糾紛調解化解,自成立半年以來律師調解員累計接受群眾咨詢179次、參與矛盾糾紛調解147件、調解成功51件。此外,常態化與10大行業專業調委會、8個家事調解品牌工作室等社會調解機構開展工作聯動,針對疑難復雜矛盾糾紛開展綜合會診、聯合調解,確保問題快速協調處置、有效化解,年均共同化解基層各類矛盾糾紛2萬余件。
二是借助社會力量推動社區矯正“專業建設”。聯合絲語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中心,探索實施“社會組織接受委托開展社區矯正調查評估”項目,充分發揮繪畫心理分析、沙盤游戲等專業心理測評手段作用,量化分析調查對象的社會危險性,按照“前端創建小組、中端實施調查、末端組織評估”路徑依法推進調查評估工作,順利完成調查評估案件120余件。聯合淮安曙光心理咨詢中心等社會機構,創新開展“絲語解惑 暖心助矯”“伴法同行 再綻芳華”系列教育幫扶項目,面向女性、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提供個案輔導、分類教育、損害修復等幫教服務200余人次,開辦“家庭婚姻關系、情緒疏導與調節”等專題講座24場次,組織“助殘義賣、反詐宣傳”等各類公益活動10余場次。深度對接淮安市守護花開巾幗律師公益聯盟,以女性和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涉法涉訴需求、法治服務供給“兩張清單”為抓手,通過“律師加入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矯正小組、設置律師法律咨詢援助值班室”等途徑,實質性推動“巾幗律師”全鏈條、全過程依法參與女性、未成年社區矯正工作,累計開展涉法涉訴服務12人次。
三是借助社會力量推動法律服務“擴面建設”。聯合淮陰師范學院法學院構建校地聯合普法工作機制,組織100余名青年法治工作者、青年法學生成立“知行合一”法治青年聯盟,圍繞生活化、實用化法律知識開展公益普法,去年以來累計聯合制作30個高質量法治公益宣講課件,拍攝83部1分鐘左右普法小視頻以及12部普法短劇,赴社區、學校等基層場所開展普法活動68場。聯合江蘇益新律師事務所打造“同心格桑化”法治援藏品牌,先后組織3名律師參加援藏法律志愿服務,成立“江蘇益新(拉薩)律師事務所”將法治援藏事業陣地前移到西藏當地,還與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三方聯合啟動法律專業藏族學生“律導計劃”,為法律專業藏族學生每人配備2名律師導師,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益新講堂”、模擬法庭、課題研究輔導和社會等活動。持續深入村居一線累計培育了1062名“法律明白人”,充分發揮他們人熟、地熟、情況熟優勢,以村居、網格工作為依托收集群眾日常法律需求,聯合村居法律顧問、普法志愿者等專業力量,定期向基層群眾提供矛盾糾紛調解、法律援助咨詢、法律知識講解答疑等法律服務,精準打通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