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江浦區司法局扎實開展“防風險、清隱患、解糾紛、促穩定”四項工作,以務實舉措筑牢特殊人群安全穩定根基,持續推動全區涉矯涉幫矛盾風險動態化解清零。
一是“分工定責”確保“有力有序”。專門成立專項治理行動領導小組,會議傳達省廳通知文件,明確區局專項行動方案和工作責任清單,構建形成主要領導總調度、分管領導督導落實、社矯局組織實施、司法所協同推進的“1+1+1+16”專項治理行動工作體系。專項治理期間,社矯安幫工作條線實施值班備勤制度,全員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下發各類風險隱患排查表單,按照“四不兩直”“三隨機”要求開展“飛行點驗”并針對發現問題組織整改情況“回頭看”,各司法所按照“日報告”要求動態報送風險隱患人員信息、問題表現、防控措施、包案人員、處置進度等內容,對于無法協調重大疑難問題和重要案(事)件、負面輿情,及時層報局主要領導,通過領導小組專題會辦會的形式進行綜合研判、分類處置,確保矛盾風險排查處置無遺漏、無死角、全覆蓋。
二是“直達前沿”確保“走深走實”。針對嚴重精神障礙易肇事肇禍、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等9類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持續推進“社矯安幫安全網”同“基層管理服務網”兩網“人、財、物、智”互通共融,在確保全區400多社區矯正小組、1500多安置幫教小組網格員參與全覆蓋基礎上,依托“精網微格”人熟、事熟、地熟的優勢,切實發揮全區500多名網格員、2000多名微格長、1萬多名志愿者“神經末梢”作用,依托社矯安幫條線工作人員分級掛鉤社區、網格的工作模式,將網格日常摸排與重點對象走訪、風險隱患排查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一訪多查、一事多問、一材多用”的高效信息查訪、運用,及時發現并妥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專項治理開展以來,聯合網格力量累計走訪社矯安幫對象2000余人次,先后排查處置涉債務糾紛、涉訪涉訴、精神障礙等風險隱患5起,化解矛盾糾紛2起,成功排查化解1起社區矯正對象“自殺”事件。
三是“人技同防”確保“嚴管嚴控”。以“科技賦能”保障實現“人、技”同防、“雙線”共進,線上持續建強信息化監管網絡,規范應用江蘇省司法廳“一網三通”系統,嚴格落實日巡查、周研判、旬分析制度要求,按照社區矯正中心重點查、司法所全覆蓋的要求,每日執行信息化核查,同時發揮“社區矯正智能管控、社區矯正電話自助排查”等自研系統平臺實戰作用,基于聲紋比對、人臉識別等先進技術不定時開展電話抽查、視頻點調等行動,累計查處人機分離、不假外出等違規案件11起;線下充分利用集中教育、分類教育和實地走訪時機了解掌握社矯安幫對象現實情況,每月對接公安機關了解社矯安幫對象違法犯罪情況,聚焦“9類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制定發放《告知書》2000余份,要求社矯安幫對象主動匯報矛盾糾紛,重點問題掛牌攻堅,切實化解風險隱患。
四是“幫教并舉”確保“定心定向”。充分發揮政府專職部門和社會專業機構的資源疊加放大效應,在常態開展入矯、矯中、解矯教育基礎上,聯動轄區公、檢部門針對違紀違規和配合度較差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專題警示教育并實施“一對一”警示談話,聯合絲語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中心等專業社會機構,面向未成年、女性矯正對象提供個案輔導、國學教育等幫教活動20余場次,開辦家庭婚姻關系、情緒疏導與調節等專題講座8場次,轄區16個司法所先后組織集中法紀教育20場次,積極對接人社、民政、衛健等職能部門,大力統籌社會面資源力量,通過“送醫上門”形式為1名身患重病暫予監外執行社區矯正對象提供免費健康狀況復查服務,協助1名重病暫予監外執行社區矯正對象辦理“醫保異地就醫備案”,協助“巾幗律師”開展涉法涉訴服務3人次,向困難人員送出幫扶物資23份,核實辦理社區矯正對象就學外出便利審批3人次。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