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背景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江蘇省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要求,促進都天廟歷史地段的風貌保護與片區更新的協調推進,協調歷史地段保護整治與城市文化、居住環境和社會發展的關系,結合實際情況和相關上位規劃,啟動《淮安市都天廟歷史地段保護規劃》編制工作?,F將《淮安市都天廟歷史地段保護規劃》規劃草案向社會予以公示。
二、保護范圍
都天廟歷史地段保護范圍為:南至環城東路,東至東水關橋,西、北兩側至自然街巷,總用地面積約8.25公頃。
三、規劃目標
保護淮安清江浦區地方特色的城市肌理及建筑風貌,完善歷史地段生活環境,提升歷史地段城市功能,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空間格局保護
1.保護穿插串接的街巷肌理
街巷格局整體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原始空間形態,以都天廟街為主軸,街巷走向自然蜿蜒,體現了傳統聚落的自發性生長特征。
2.保護水陸交織的空間格局
水系與陸路交通形成互動,北側緊鄰里運河,南部文渠蜿蜒環繞,沿河建筑布局靈活,塑造了“水陸交織”的空間特色。
3.保護傳統風貌建筑的建筑風格及空間尺度
部分為青磚灰瓦的明清風格建筑,部分為紅磚紅板瓦解放后建筑;建筑以院落式和組群式空間布局為主,形成連續的街巷界面。
4.保護宗教、工商業與市井文化交融的空間節點
以都天廟等宗教建筑為核心,形成片區重要節點,歷史上兼具宗教、工商業與市井生活的復合功能。
5.織補歷史地段東段,延續原有空間肌理及街巷體系
以老地形圖等為依據,結合歷史街巷尺度及格局,保留歷史街巷走向、延續傳統布局,強化空間辨識度。
五、環境風貌保護
1.保護歷史地段都天廟街和文渠的沿街建筑立面,保持地段空間環境的完整性及淮安清江浦古城特色的片區形象。
2.通過確定主要景觀廊道、核心景觀節點、次要景觀節點和入口景觀節點,表達具有都天廟歷史地段特征的空間景觀和歷史文化氣息。
六、不可移動文物保護
歷史地段內涉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都天廟、郎靜山故居、周信芳故居、文會庵;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大眾劇場、清江市無線電元件三廠舊址等,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要求進行保護。
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在保護傳統戲劇和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之間的聯系,合理加以保護、延續和利用。
八、主要圖紙
1區位圖
2.建筑文化遺存分布圖
3.空間格局保護規劃圖
九、公示時間及聯系方式
如有意見表達,請在公示期內將書面意見郵寄、發送電子郵件或者傳真至公示單位(請注明“公示反饋意見”)。
公示時間:2025年8月20日至2025年9月18日。
聯系地址:淮安市清江浦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辦公室。
聯系電話:0517-83961638。
郵編:223002。郵箱:qjpqczk@126.com。
淮安市清江浦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5年8月20日